今日热榜

胡适为什么不留在大陆?牛人胡适居然拿了36个博士学位

chengbuyou 坐标: 8043 目录:/hu/
胡适,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是思想家也是学者,曾任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的作品还获得诺比尔奖搞得提名。人们对于胡适的认识还是他是右翼文化的代表者,而鲁迅先生站在他的对立面,也因此很多人对胡适有很多的误解,再加上胡适并没有留在大陆,而是选择去了台湾。这也让人很疑惑,今天小编就来揭秘胡适为什么不留在大陆?
胡适为什么不留在大陆_牛人胡适居然拿了36个博士学位

胡适为什么不留在大陆?自从上学时起,我们的课堂里就过多地加入了鲁迅元素,因为他以杂文的投和笔锋的匕首直刺向黑暗的社会深处,以及黑暗社会中可以享受吃人盛宴的统治者,是一个无所畏惧的革命战士。这也是为什么让鲁迅在文化领域担纲主演的主要原因。与鲁迅推崇的暴力革命不同,处于同时代的胡适非常和缓,从来都不曾主张暴力革命,而主张渐进式地对社会进行改良,进而在有着源远流长的专制传统的中国社会移植美国式的民主宪政和议会政治。

胡适为什么不留在大陆_牛人胡适居然拿了36个博士学位

胡适对于当官没有兴趣,只想扮演一个中立者、一个诤友,承负一个说公道话的角色。按照现在的说法,胡适是在体制之外担当督者,倘若当政者是国之蟊贼,便予咒诅,倘若又是中流砥柱,便要帮扶。胡适顾问政治与做学问一样,一直遵循“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路径,不敢也不愿与现行的政权体制发生冲撞。令胡适感到欣慰的是,蒋介石对于自己很是器重垂青,在某些大政方针的问题上还是肯于向自己垂询并吸纳自己的思想,从气量上表现出对于知识分子应有的尊重,难怪胡适以为蒋介石就是“盛世明君”,以至于一股道儿跟到黑了。

独裁的蒋介石,对于胡适追寻的言论自由还是给予了广阔的空间,至少不会因为说出逆耳之言引起最高权力者的不悦而遭到一无是处的全面批判,甚而至于逮捕判死。据说原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以至于后来骂蒋介石为新军阀,被关了起来。如此大逆不道顶撞最高当局,即便在现在的民主时代看来,一样是不可想象。胡适以此为例公开批评蒋介石,说自己的学长因为顶撞蒋而被拘禁,家属只能四处奔走求情却“不能到任何法院去控告蒋主席”,显然与民主自由背道而驰。傅斯年也曾著文痛斥皇亲国戚宋子文、孔祥熙贪赃枉法扰乱纲纪,大骂国民政府是一堆大粪,蒋介石非但没有下令封杀或治罪,相反还在不久任命傅斯年为台湾大学校长。由此可见,独裁的蒋介石还是有一定的度量的,批评政府做的不好的言论自由还能被蒋介石宽容和尊重。

胡适为什么不留在大陆_牛人胡适居然拿了36个博士学位

胡适对蒋介石的批评就更是多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教育蒋主席的意味。1948年10月由于“局势大坏”,胡适在蒋介石邀请吃饭时直说了十点诸如“必须认错,必须虚心”,统帅的“国军纪律之坏是我回国后最伤心的事”等很不耐听的话,但蒋介石还是颇为和气的听取了。特别是在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后,胡适在与蒋介石共进晚餐时又对蒋进行了大胆的批评,说“台湾今日实无言论自由。第一,无一人敢批评彭孟缉。第二,无一语批评蒋经国。第三,无一语批评蒋总统。所谓无言论自由,是‘尽在不言中’也。”唐太宗纳谏魏征亦不过如此。一个独裁的强势人物对于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如此包容,怪不得胡适曾以为“蒋先生是一个天才,气度也很广阔”,以至于在国民政府失败之后还坦言“愿意用道义力量来支持蒋介石先生的政府”。

胡适跟鲁迅走的不是一条道儿,从未把苏俄社会看成人类未来的希望,这大概和胡适一直坚持的美国式民主政治理想有关。胡适曾说过,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由此可见他对坚持的敌对立场已然相当顽固。西安事变中,我们以为张学良深明大义,贡献彪炳史册,但胡适却以为张学良“这祸真闯得不小!汉卿为人有小聪明,而根基太坏,到如今还不曾成熟,就为小人所误”,尽管我们还不能由此推断胡适对有不共戴天的敌意,但至少对从事的事业表现的相当轻蔑。 

胡适为什么不留在大陆_牛人胡适居然拿了36个博士学位

 历史学家吴晗是胡适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时的得意门生,曾两次挽留胡适留在大陆,均遭到了拒绝。吴晗后来说:“联大从昆明搬回北平后,我做胡适工作,可是他顽固不化,我的脚就不再踏上他家的客厅了。”而胡适不以为然,并对吴晗的去向选择一声叹息:“吴晗可惜,走错路了。”对于知识分子的争夺,胡适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自然不会轻易放弃。为了挽留住胡适,广播宣传许诺说,只要胡适不离开北平,不跟蒋介石走,保证北平解放后,仍让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北京图书馆的馆长。胡适听后只冷冷地回了一句,

不要相信共产的那一套,最终还是走掉了。可能是胡适太不知“天高地厚”了,送来的敬酒竟然不吃,于是便以战争鼓吹者的名义上了战犯的名单。我们尚无法考究胡适究竟是对未来的事情先觉先知,还是对中国的世事过于洞明,针对有学者不愿到台湾,至死留在大陆不说话的托词,胡适解释说怕到时候连不说话都由不得自己。历史证明,胡适的话儿不是没有道理。 

胡适为什么不留在大陆_牛人胡适居然拿了36个博士学位

 在蒋介石面前,胡适是惟一一个可以翘起二郎腿与其平起平坐的人,尽管蒋介石的独裁专制与胡适追寻的民主自由水火不容,但毕竟胡适还有自由,而且很充分,因此值得胡适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帮扶蒋介石朝着民国标榜的民主自由方向努力。除了蒋介石,胡适没有选择,他根本不敢指望苏俄模式下的中国社会会实现民主自由,毕竟这与他一贯坚持的政治理念和精神信仰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追随蒋介石去台湾,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儿。牛人胡适居然拿了36个博士学位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蒋介石给胡适的挽联。胡适当年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留美博士,翩翩少年,有多令人艳羡,想想《建国大业》里吴彦祖演的北大教授胡适,大致神采相当。

胡适为什么不留在大陆_牛人胡适居然拿了36个博士学位

都说胡适博士,这个头衔在那时算得上一等一的尊重。本期“往事不回头”专门翻了资料,把胡适到底拿了几个博士,拿了哪里的博士,掌握的一清二楚。看看这位当年的学霸究竟如何叱咤学界! 胡适一生到底拿了多少个博士?36个!那手指头掰一下,得来回数三圈。 胡适拿第一个博士,含金量很高,是1927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当时提交的论文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这个博士也拿得最困难,差一点没拿到,足足花了12年时间。因为他1912年就考进了哥大。不过,这个大学的博士学位,到今天也是出了名的难拿。夸张者,有导师快仙逝了,还等着关门弟子的博士论文。结果,关门弟子磨磨蹭蹭的博士论文,成了导师留恋世间的最后一点依恋。 过了第一关,接下来的博士就向潮水一般涌来了。1935年1月5日,香港大学授予胡适法学名誉博士学位。从第一个博士到第二个博士,这之间花了8年的时间。

胡适为什么不留在大陆_牛人胡适居然拿了36个博士学位

1936年,又是哈佛大学和南加州大学赠与文学博士学位。这两顶博士学位的帽子可是分量沉甸甸的。到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因为胡适的威望和学识,蒋介石力邀胡适重出江湖,去美国做了4年大使。 这四年大使期间,是胡适拿博士头衔最集中的一段时期。下面这份博士名称列表,可能让你大跌眼镜,太多了。 1 939年 哥伦比亚大学(美)赠与法学博士

芝加哥大学(美)赠与法学博士

胡适为什么不留在大陆_牛人胡适居然拿了36个博士学位

1940年 柏令马学院(美)赠与荣誉博士] 宾夕法尼亚大学(美)赠与法学博士 韦斯理阳大学(美)赠与法学博士 杜克大学(美)赠与法学博士 克拉克大学(美)赠与法学博士 卜隆大学(美)赠与法学博士 耶鲁大学(美)赠与法学博士 联合学院(美)赠与法学博士 1941年 加州大学(美)赠与法学博士 佛蒙特州大学(美)赠与法学博士 麦上尔大学(美 )赠与法学博士

胡适为什么不留在大陆_牛人胡适居然拿了36个博士学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