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榜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方案

415 坐标: 11315 目录:/shi/
日前,人社部、财政部已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28号,下称《通知》),对各地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下称《决定》)的有关事项作出规定。 《通知》要求,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并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规定,准确把握《决定》的有关政策,全省(区、市)政策规范统一,防止政策多样。 记者注意到,在“关于规范统一政策标准”一项中,《通知》表示,各地要根据《决定》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省级统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教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养老金的省级统筹非常重要,因为老龄化进程在加剧,各地对养老资金的需求都较大,但鉴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一步到位实现省级统筹比较难,为了改革顺利推进,适当采取过渡措施还是必要的。事业单位养老并轨真相: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方案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备受社会关注的养老金并轨难题,实质性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国家的财力怎么样,是否愿意承担养老责任,承担到什么程度。而初步分析表明,养老金并轨不是什么“乌托邦”,而是经过努力完全能够实现的,且目前正处在实现的过程中。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社科院研究员透露,目前我国养老金发放的基本情况是,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2000万左右,人均退休金每月4000元、全年5万元,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每年支出1万亿元左右。全国企业退休人员8000万左右,人均养老金每月2000多元、全年25000元,几乎全部由企业在职员工历年缴纳的养老缴费支付,国家财政不承担或承担很少部分。

根据人社部负责人今年3月披露的数字,2013年全国养老金缴费


2.2万亿元,养老金发放
1.8万亿元,结余4000亿元。2013年结余积累养老缴费3万亿元,国家社会保障基金1万亿元,合计4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5年开始,国家每年给企业退休人员增长养老金10%,即“八连增”。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当初的每月800元,增长到现在的每月2000元,翻了一番还多。目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约为1倍,而8年前的差距是2~3倍,差距已经大幅缩小了。

实际上,根据计算,8000万企业退休人员(这个数字每年会有所增加)的养老金,如果总量增长1倍,即由目前的


1.8万亿元增长到
3.6万亿元,则人均养老金恰好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拉平,实现并轨。如果按照每年增长10%的速度,7年就可以翻一番,实现并轨,年均增加支出2500亿元。 如果按照15%的速度增长,5年就可以差不多翻一番,实现并轨,年均增加支出养老金3000亿元。即使这3000亿元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占国家全年的可支配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只有1%多一点。况且,增加支出的这笔养老金还不是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企业在职员工当年的养老缴费也承担了相当部分。

不过,养老金并轨后还有问题需要解决,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员工是否开始缴纳养老保障金,企业在职员工是否继续缴纳养老保障金?
如果继续维持这种有人缴纳、有人不缴纳格局,显然不公平。解决的办法大体有三: 其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开始缴纳养老保障金。如果认为现行工资收入偏低、缴纳养老保障金不堪负担,可以适当增加工资。这是最简单、最可行的办法。

其二,是企业在职员工不再缴纳养老保障金,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也不缴纳,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征养老税,在消费环节征收,即每个公民,无论老人孩子,无论是买家电、机票,还是在酒店吃饭,一律按照一定的税率附加缴纳养老税。结果必然是人人为自己未来的养老做贡献,但富人肯定贡献更大,负担更多,因为富人消费水平更高。这个结果是公平的。

国家原则上根据当年的养老税征收情况,确定下一年的养老金发放标准。当然,养老税的征收情况是可以预测的。也可以反过来,在确定一个合理的养老金标准后,再确定养老税的税率。在根据养老税征收情况发放养老金的基础上,国家财政可以另行补贴,也可以不补贴。 其三,是现收现付。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和企业员工同样缴费,取消“个人账户”、“单位账户”,原则上根据全国在职员工的缴费情况,确定养老金发放标准。征缴得多,发得就多。而上述三个方案以及其他各种方案,说来说去,实质性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国家的财力怎么样,是否愿意承担养老责任,承担到什么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学者提出的“养老金缺口”、“在职的养不起退休的”这类说法,其实是个伪命题。2014年3月,人社部一位负责同志曾经明确表示,不存在所谓“养老金缺口”问题。 政府养老和儿女养父母的道理是一样的。儿女有实力,就每年多给父母几个钱,父母就活得舒服一点。儿女实力差一点,就每年少给父母几个钱,父母就活得拮据一点。政府养老也是这个道理。政府财力充足,每年就给退休人员多发几个钱,否则,就少发几个钱。

不存在“在职的养不起退休的”问题,也不存在“缺口”问题,只有标准高低的问题。(编辑:姜小鱼)什么叫养老保险并轨: 养老金“并轨”: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其目的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双轨制——企业养老金和事业养老金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现在的事业养老金比企业养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们的呼声很高一致要双轨制并轨)。 2012年3月,这一制度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当前的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2013年12月,人社部确定养老金双轨制并轨方案。 2014年12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列入“十二五”规划,在《决定》中,对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表述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相对于“推进”、“研究”等词,“实现”一词更表现出政府落实此项改革的力度。 养老金全国统筹这一政策目标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但是连省级统筹也没能完全实现。2012年社保基金审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17个省尚未完全达到省级统筹的“六统一”标准。 省级统筹以及全国统筹的主要阻力,在于央地之间的利益博弈。金维刚指出,2012年养老保险基金结余


2.4万亿,但一半以上集中在东部几个省市,中西部许多地区出现养老金收支缺口,需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发放。 在有些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需要中央大量补助的同时,经济发达省份则形成了超过千亿元的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却由于未实现全国统筹,中央不能调剂使用。 在养老保险补助方面,多年来也形成了地方依赖中央的格局,2010年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助资金为185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占86%。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受国家发改委委托,目前正在草拟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该中心副主任杨立雄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方案最大的难点,在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既能减少发达地区对于“被统筹”的阻力,照顾其利益,同时又能让欠发达地区受益,并保证他们的征缴积极性,避免完全依靠中央转移。 在实现全国统筹时,应在中央建立调剂金,让有结余的省份拿出一部分放到中央形成基金,然后这个基金就可以用来分配到养老保险基金亏空比较严重的省份。 不要把所有的基金结余都收到中央来,那样发达地区就没有积极性。也不能让不发达的省份就等着中央发钱,应当要调动起自己征收养老金的积极性。“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关键就是设立好激励机制。” 统筹的另一层含义,是以财政为主,统一个人所得税和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形成国民养老金。如此,即使由于收入过低而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人,也能够得到一份基础养老金,其本质相当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但是其水平会进一步提高

推荐阅读